首页 > 最新动态 > 重阳听琴!千年雅韵唤醒传统文化记忆
最新动态
重阳听琴!千年雅韵唤醒传统文化记忆
2025-10-305


10月29日,重阳午后,哈尔滨市南岗区的龙江琴社内,茶香与琴韵交织,窗棂将秋光切成温柔碎片,洒在七弦十三徽之上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、省古琴协会会长李树果指尖轻移,《秋塞吟》的旋律便流淌而来。

“古琴之道,在于得意忘技。”李树果的声音在茶香氤氲的琴社里缓缓荡开。十余名琴友环绕而坐,屏息凝神,目光追随着他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凝神细品。

21岁的王乾闭目聆听,手指在膝上模拟着按弦的韵律——高中时,他因一款古风游戏与古琴结缘,如今已在《酒狂》的曲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。“中华传统文化永远是‘顶流’。”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的宋旭凭着对汉语言文学的热爱自学古琴,如今已是制香、品茗、汉服的资深爱好者。25岁的吴笛恺大二便加入古琴社,他说这是“在钢铁森林里找到的诗意栖居”。48岁的学员林宇在插花课上初闻古琴,从此沉迷,“刚开始学习古琴时,我只是将它当作一门乐器,但随着学习的深入,才发现古琴和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,学琴的同时,也在学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。”

琴社内外,李树果的学生不胜其数,除了像王乾、宋旭一样热爱传统文化的大学生,也不乏刚上小学的孩童、各行各业的上班族,更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友人。他不仅以演奏者身份亲力亲为,更以传承者的担当,定期构筑雅集与音乐会这一方交流空间,诚邀八方琴友,让悠远琴音成为连接彼此、滋养心灵的纽带。

古琴,这件中国最古老且最具代表性的乐器,以其精妙深邃的技法,诉说着文明的源远流长。2003年,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人类非遗”,古老的智慧由此汇入现代文明的活水,实现了真正的活态传承。

而在“音乐之城”哈尔滨,古琴正从“阳春白雪”走向“寻常巷陌”,其穿越千年的韵律正在年轻群体中焕发新生。自2019年开始举办“黑水清音——黑龙江古琴文化艺术季”活动,规模影响不断扩大,数千名观众通过活动领略琴韵。“册府雅韵——典籍中的音乐赏读会”,将古籍中的文字转化为旋律与节奏。“我们的中国梦”——文化进万家之雪韵“新”声庆冰雪节、迎亚冬会系列活动奏响“尔滨”冰雪季,让千年古韵与冰雪奇缘完美交融。哈工大、哈师大等在哈高校古琴社团如雨后春笋,“哈尔滨大学生古琴音乐会”已成功举办9届……

面对日益壮大的古琴爱好者群体,李树果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。“这些年,古琴艺术的生态确实在持续向好,”他说道,语气中带着一份笃定:“我们搭建平台,就是希望能做一座桥、一扇窗,让古琴不再曲高和寡,而是成为照亮大众文化生活的一盏明灯。”

重阳雅集在李树果悬停的指间渐入至境。弦止而意未休,那一方留白,是千年琴道与当代心灵的无声对谈。此刻,古琴不再只是古老的遗产,而是与“音乐之城”哈尔滨血脉相融的律动,在传统与现代的深情对话中,完成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古今和鸣。

扫码关注我们

传承琴道

交流琴艺
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